超市存放柜如何减少道路交通伤害?专家:需加强电动自行车头盔强制使用等立法工作
发布时间:2025-02-05 17:20:16阅读量: 作者:be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
【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青雲】今年12月2日是我國第十三個全國道路交通安全日。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《2023年全球道路安全現狀報告》,2021年全球約有119萬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。截至2019年,道路交通事故在5至29歲兒童和青少年致死因素中排名第一。就我國而言,道路交通傷害是中國兒童的第二大傷害死因。
11月29日,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在京召開“助力出行安全,道路交通傷害預防、救治與依法治理建議”主題研討會。與會專家表示,減少道路交通傷害,離不開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體系的完善,需要加強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、兒童安全座椅等強制使用的立法工作,推進我國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“近10年,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有所好轉,但各國發展極不平衡。”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安全與出行處技術官員羅芳芳表示,90%的道路交通死亡事故都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。例如,自2011年以來,歐洲地區道路交通安全狀況改善最爲明顯,死亡人數下降了36%,而非洲地區反而上升了17%。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,歐洲區的10萬人口死亡率是7,而非洲區爲19。
“大量的交通事故傷害給個人、家庭、企業單位、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,甚至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發展。但交通事故傷害對國家層面總體經濟影響很大程度上被低估,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。”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衛傑表示。
數據顯示,2023年我國共發生25.5萬起道路交通事故,造成6萬多人死亡,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4億元。
在時間分布上,我國道路交通傷害呈現早晚高峰事故頻發、淩晨時段事故高發和不同月份有所波動的特點。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主任田兆興表示,“根據相關統計數據,早上7~9點、下午5~7點的道路交通事故占比高達30%,主要原因是交通流量大、車輛行駛速度快、駕駛員易疲勞等。淩晨2~5點時段,由于道路照明條件較差、駕駛者易視線不良,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風險。另外,1月、7月和12月相對交通事故發生率更高,這是因爲7月正值學生暑期和旅遊黃金期,出行人數增加,而1月和12月雨雪、霧霾等惡劣天氣增多。”
“此外,城市化進程加快,給交通安全提出了挑戰,也給道路交通創傷救治體系提出了更多的需求。”田兆興表示,我國醫療救治資源目前仍存在資源不足、水平不均和成本高昂的問題,未來仍需提升急救反應速度、完善急救網絡布局、提升創傷救治能力和水平,同時推進信息化建設,提高救治效率。
2024年,國內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超3.5億輛。《中國統計年鑒2024》顯示,2019—2023年期間,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年均增長率達5.85%;在全交通方式死亡人數有所降低的前提下,電動自行車的死亡人數呈逐年遞增的態勢。此外,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交通事故直接經濟損失數據, 2014—2022年,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財産損失從2719萬元增長至7695萬元。
“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是最龐大的弱勢交通參與者(VRU)群體。在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中,騎乘人員頭部是最易受傷的部位之一,而造成騎乘人員死亡的事故中,顱腦損傷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。”江蘇警官學院交通管理工程實驗室主任郁烨表示,安全頭盔是騎乘人員遇到危險後的最後一道✅防線。
“選對頭盔是前提,正確佩戴是關鍵。”郁烨表示,騎乘人員要選購符合✅標准、有“3C”認證的頭盔,並正確佩戴。另外,安全帽不等于頭盔,騎乘電動自行車出行時切忌“應付式”戴盔。
針對頭盔便攜性✅不佳導致騎乘人員佩戴意願較低的問題,郁烨建議,電動自行車生産廠家在設計電動自行車時應考慮頭盔的存放問題;超市、學校等公共場所可適當設置頭盔存放櫃;有條件的地方,可提供共享頭盔租借服務。
2004年,《道路✅交通安全法》正式實施,並于2007年、2011年和2021年分別進行了三次修正。此後我國逐步形成了以“一法一條例”爲統領,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爲主體,國家和行業技術標准爲補充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體系。
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力教授介紹,我國關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地方綜合性立法約有79部,重點領域針對性立法超過100部。各級立法基本覆蓋道路交通重點領域,包括控制速度、嚴管酒駕、強制系安全帶、正確佩戴安全頭盔、普及安全座椅等。此外,相關配套規範、標准逐漸完善,法律規範和技術標准之間形成了良好的銜接。
但與此同時,我國在道路交通安全立法方面也面臨挑戰。張力表示,例如交通安全隱患量大面廣,交通事故多發易發,交通擁堵、出行難、停車難等“城市病”尚未消除,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點分布、多元擴散的風險逐步加大等。此外,交通參與者的交通安全守法意識仍需加強,機構協同監管體系亟待健全,道路交通安全相關立法仍需加強配套銜接,針對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也亟需法律層面予以回應。
“對于人來說,二十年正當壯年,但對于一部法律來說,二十年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它在很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的需求,特別是在道路交通參與者和交通工具的類型和數量都如此龐大,以及與之相關的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。”張力表示,應加快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全面系✅統修訂的步伐,及時填補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制度在路、車、人方面的關鍵漏洞,提升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糾紛化解能力,爲新業態新技術發展做好配套立法,從而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,營造一個便捷、高效、安全的出行環境。